传统节日

 
 
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、内涵丰富多彩,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全国性主要传统节日有: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,等等。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特色民族传统节日,诸如傣族的泼水节、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、彝族的火把节、瑶族的达努节、白族的三月街、壮族的歌圩、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、苗族跳花节,等等。
 
春节:农历正月初一,即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第一天。“过春节”常称“过年”,常指从农历正月初一的前一天(除夕)到正月十五(元宵节)之间的时间。目前中国的春节假期为7天,但在整个正月里,人们相见时都常相互问候一声“新年好!”。在过年的时候会贴春联、放鞭炮、吃饺子、看花灯、发红包、拜访亲戚、享用美酒美食,等等。不同地方的习俗稍有区别,因而多彩有趣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,是家庭团聚、分享快乐、互送祝福的美好日子。
 
 
清明节:在公历4月5日前后。清明节是扫墓祭祖、缅怀祖先和先烈的传统节日,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,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、唤醒家族共同记忆,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。 清明节扫墓时,会思念先人,追忆自己的“根”。在中国,许多从乡下到城市工作的人,如果春节不能回老家过年,清明节则要回乡扫墓,表达思念之情,并激发为美好明天而继续奋斗的勇气。
 
 
端午节:在农历五月初五。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。2009年9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。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赛龙舟、吃粽子等。
 
 
中秋节:在农历八月十五日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为寄托思念故乡、思念亲人之情。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。